自訂搜尋

Tuesday, March 31, 2009

新群組「Christ in Youth」不是「Youth in Christ」


Anita開了一個名叫「Christ in Youth 」的禱告群組,為現今香港的青少年禱告,還邀請我成為其中一位管理員。當我看著這個群組的名稱時,起初我是感到有點奇怪:「Christ in Youth?」。傳統上我們一般的基督教青少年組織的名稱都是甚麼乜 Union、乜 zone、乜 youth in Christ 之類。「Youth in Christ」會是一個比較合乎傳統做法的名稱,因為聖經也講:「若有人在基督裡...」那麼「Youth in Christ」青少年在基督裡就是正常不過啦!

但這個群組的建立者 Anita Yip 卻一反傳統,來了一個「Christ in Youth」。所以當她邀請我成為管理員之一的時候,我其實也不知道她想做些甚麼?

但想深一層,有時候我們只看到人在基督裡應該怎樣怎樣...,卻沒有重視基督在人裡面其實是怎麼樣。我們常重視人在基督裡的更新,好像那些人是自己有能力可以在基督裡更新一樣,但我們卻沒有看見其實所有的更新改變,都只因為 Christ in us(基督在我們當中)或者 Christ be with us(基督與我們一起)。老實說,對於一個人的更新改變,自己的主動故然重要,但我相信恩典同時起著很大很大的作用。對於青少年或這個新世代的更新改變,Christ in Youth的確比單單只講 Youth in Christ 相對地來得重要。請看新約聖經,有那個人不是因為基督在他們當中而被改變?

我相信這個群組的建立者Anita 發起這個為青少年祈禱的群組,目的都是盼望我們可以一同看見Christ in Youth 基督在今日青少年當中的工作吧!作為一個禱告群組,這個名稱很有意思吧!!!

Sunday, March 29, 2009

小故事:小僧被封法師

小弟最近聽聞一個很有趣的故事,現在想與大家分享。

話說某寺院,決定要封幾位寺內的小僧為法師。寺院亦為這次封立大典向江湖上各門各派廣發英雄帖,而寺內的各大法師、眾僧及各江湖上好友亦為這幾位小僧的封立高興。

但是當封立的消息傳到某幾個最不相關的江湖派別時,這些三山五岳派別的掌門人不為慶典恭賀還是小事,他們某些人居然在說三道四,說:「這些小僧有冇資格被封法師呀?」

其中一位小僧被人說三道四得最利害,傳聞有些人居然很可笑地想破壞這位小僧被封。有甚麼可笑?可笑的地方,就是這班人其實與小僧和寺院一點關係也沒有,但居然企圖干擾人家寺院內政。你說是否可笑?

當寺內很多朋友都關心這位小僧時,有人問這位小僧:「你不為此憂心嗎?這些人想這樣無良地抹黑你!」這位小僧卻極盡幽默地回答:「小僧本是無名小卒,現在各方『大佬』居然為小僧的事勞師動眾,小僧實在要感謝上天啦!善哉善哉。」

當然,這位小僧其實早已在江湖中弘揚佛法多年,這樣無聊的抹黑,當然不能影響他最後仍然順利被封法師!

小弟聽完這個故事後,實在覺得這位故事中的小僧道行高深,人家這樣抹黑他,那些不相關的人亦企圖壞他好事,但他居然可以幽默地「當冇野」,利害利害!最可笑還是那班不相關的所謂江湖「大佬」,勞師動眾了一番,最後人家仍然安然。小弟聽了就覺得:「玩弄那麼多無謂事做甚麼?」

當然這個只是故事,小弟也不是佛教徒,亦無意幫佛教賣廣告,但如果以故事的角度去看,這個故事實在有趣。故事中的這位小僧也實在「好野」!有時候,我們面對一些無聊的是非時,真的要學學這位小僧的態度。

Sunday, March 22, 2009

服侍不應為自我實現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在需求層次理論(Need-hierarchy theory)中提出自我實現(Self-actualized)是人類的最高層次需要,也是人類本能地最終極的追求。雖然這個理論在管理學上的確很有用,特別在設計激勵員工的方案上。但作為服侍者,我們就不可以單單只看著這個自我實現,作為服侍的出發點,或者是整個服侍態度基礎。

當我們在服侍上,只重視能否達至自我實現時,我們的服侍焦點,基本上是這個有需要被滿足的自己。這樣的服侍態度還是服侍嗎?當我們只著重自己;我的需要能否被滿足?別人在我的服侍上會否認同我?透過這個服侍我會否換來別人的尊重?我會否因此有成就?當我們滿腦子裡都想著這些東西時,你的服侍就完了。

這樣的服侍態度帶來的東西就是爭競、比較、操控、弄權、驕傲。留意,這些都聖經所痛罵的那些屬血氣的東西。一個美好的服侍所結的果子不應該是這些吧!如果神就是愛,而耶穌基督就是那位捨己以服侍人的主,那麼我們的服侍豈不應建基在愛麼?

愛誰?我相信單純的愛神愛人,應該是我們服侍的立足點。

Thursday, March 19, 2009

匯控管理層被痛罵,反映所謂愛戴的虛假。

匯控昨日在股東大會裡通過了供股的議案,但主席葛霖及董事局卻被部份小股東炮轟無能,並要求他們為匯融的收購決定所帶來的虧蝕負責。從前被眾小股東愛戴的匯控管理層,現在卻被眾小股東大罵。這情況真是有如廣東話那句「反轉肚就是X...」。

我發現但凡是因為金錢或利益關係,而被建立的「民望」,通常都會像恆行指數一樣反覆無常。今日民眾可以愛戴你,明天他們可以罵臭你祖宗十八代。所以當別人因為利益的關係而突然愛戴你的時候,也請你不要開心得太早,因為當那個利益離開的時候,他們的所謂愛戴也會飛一般地離你而去。

如果別人對你的愛戴,不是建立在利益關係上,而是只因你的品格高尚,別人因此尊重你、服你、欣賞你。那麼,這樣的愛戴才會長久下去。

Wednesday, March 18, 2009

從領袖的角度看Laughing哥的死亡

昨晚,電視劇〈學警狙擊〉播出警隊臥底Laughing哥(梁笑棠)被警員柏翹錯誤槍殺的一幕,我相信很多Laughing迷都看得淚流滿臉,單是在Facebook看見永遠懷念Laughing哥人數,就可見Laughing的死對Laughing迷有多大震撼。

Laughing作為一名臥底探員的確十分出色。但若從領袖的角度去看Laughing哥,他亦表現出一位領袖生命中一些重要的元素。這些元素從他死前的一幕,和鍾立文在Laughing死後翻看他的查案日誌那一幕表現出來。

1. laughing清楚看見自己的異象(Vision或稱願景),他盼望把江世孝這等毒販乘之於法。藉此打擊毒品的擴散,減少毒品對社會的禍害。這個清楚的異象,為他設定了清晰的工作目標。亦因為這個異象使他有能耐在進興當臥底九年。真正的異象使領袖有完成目標的能耐。

2. 具備完成任務的才智。laughing在進興九年,慢慢已熟悉社團的運作,而且也掌握在社團生存和使之能完成任務的必要才能,加上他為人靈活變通,才智就因此被練出來。作為領袖必須學懂在困難的環境中,鍛煉自己的才智,學習一切有助完成目標的相關知識。

3. 傳承知識。Laughing在與同是警隊臥底的鍾立文相處時,常常明示暗示地傳授一些有助完成目標的知識給對方。作為領袖,必須明白目標完成,常常是要透過團隊的合作,而團隊成員間知識的傳授,往往會加快目標的達成,也能使團隊不斷成長。Laughing對立文的知識傳授,不單只在相處時發生,在他死前的一幕,他叫立文去看他家裡地下所存著的日誌,也是為完成目標,而傳遞知識的一種表現。

4. 目標為先,個人榮辱為後。Laughing在死前明白自己不能繼續完成任務,但立文可以繼續,故在假裝槍殺立文時,就將重任委托立文完成。作為領袖,必須明白自己的限制所在,當自己不可能完成目標時,把重任委托他人是必須的,因為目標的完成比目標由誰完成重要。當Laughing中槍,知道自己將面對死亡的時候,他叫立文「補他一槍」,而且將當臥底的罪名推在他自己一人身上,使立文能夠身處更有利的位置,使任務更容易完成。這就是一種領袖為成就異象而不怕自我犧牲的高尚情操。作為領袖,這種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精神是必須要的。

老實說,正正因為Laughing哥這種犧牲的精神,和異象、知識的成功傳遞,才使那個常常「亂來」的鍾立文明白自己被委托的重任,到底有多重要。鍾立文與這位大佬(領袖)的相遇也使他變得更強,對完成任務的意志更堅定。領袖學權威John Maxwell 說:「領導力就是影響力。」Laughing哥的影響力就是這樣進入了鍾立文的生命,使他被更新改變。

為青少年事工禱告

昨晚聽了一個關於校園青少年事工的演講,有感校園福音工作的確越來越難做。筆者作為多年的教會青少年區牧,在青少年事工的發展上最近也感到身處瓶頸,確實是需要一個突破的機遇。在筆者所身處的香港,青少年事工所面對的最大挑戰,我覺得不是人們會否接受耶穌為救主,反而是人們的生命在被基督轉化的過程中,實在有太多價值觀的衝擊。性開放、濫用藥物(即軟性毒品)、家庭和功課上的巨大壓力,都是不斷地衝擊著信了主或未信主的青少年。怎樣幫助青少年依靠聖靈發揮福音的大能,勝過這些挑戰,和鼓勵他們也以福音幫助其他青年人,這實在是我最近內心最大的禱告渴求。

Sunday, March 8, 2009

按牧感言

小弟終於要被正式按立為牧師了。按牧典禮將於2009年4月5日下午5:30假北角英皇道483號國際神召會禮堂舉行。

當日除了小弟之外,受按立的人亦包括五位小弟的好朋友好同工:鍾復安傳道、陳美儀傳道、李靜儀傳道、張潔明傳道、楊妙恩傳道。

其實在按立評審的過程中,評審委員會要求我們各人要寫一篇約二千五百字的按牧感言。內容包括:對按牧的看法;對牧師職分的反省;個人按牧之心境;及按牧後的抱負。小弟覺得這篇感言,正正亦道出了小弟對被按立的想法,故也希望在此與各位朋友分享,文章如下:

感謝泉石復興事工董事會,推薦筆者成為是次按牧的候選人。也感謝聖工按立審核委員會,為筆者的按立程序進行審核。按照董事會的要求,筆者需要在這篇約二千五百字的感言中,述說筆者對按牧的看法;對牧師職分的反省;個人按牧之心境;及按牧後的抱負。故筆者會嘗試在本文中一一闡述以上內容。

對按牧的看法:
在普世基督宗教之中,不同宗派對按牧均有不同的立場和看法。特別在禮儀派的宗派之中,按牧視為對聖職人員的「祝聖」,事奉者經按立後被「聖化」,完全屬於神,而且與一般信徒間有「聖俗」二分的等級觀念。有時候,信徒對按牧也有一些「奇怪的想法」,例如:「被按立的人神聖些」、「按牧是否等於升職」等。但對於筆者,筆者同意神召會對按牧的看法,按牧是對事奉者心志和恩賜上的肯定,透過按手禮表達出這種認同,接納和欣賞此事奉者對教會的帶領、牧養和關顧,及承諾今後彼此同心服侍,互相支持。筆者認為,受按立者本身乃基督身體裡的一員,本質上與一般會友相同,他只是被召去承擔帶領和牧養教會的職責,而按牧只是對他工作的一種肯定。而他接受按牧,就是說明他今後仍然堅決要承擔以上任務。

對牧師職分的反省:
在今日的基督教圈子之中,有著不同的工作崗位上的同工,均被稱為牧師。而筆者發覺在本港的處境中,牧師的職分似乎有一種多元性,有些基督教機構的主管被稱為牧師,有些在神學院內授課的講師及教授亦稱為牧師,有些在從事基督教書籍或音樂出版的同工也被稱為牧師,當然也包括一眾在教會中負責牧養和帶領的同工,稱為牧師。

牧師職分在本港處境中所呈現的多元性,令牧師這稱呼彷彿變成了一個銜頭。當然,不同人士對牧師職分均可有不同的看法,筆者也不能代表任何人發言。筆者所能夠作出的反省,亦只能按著筆者自身所領受的呼召去作。筆者所領受的呼召,由始至終都是一個建立和幫助教會成長的人。故此,筆者一直以來的事奉方向,和所進行的工作,都是環繞著建立新教會或為教會建立新事工,並協助這些事工成熟,從而幫助教會的成長。因此對於筆者,牧師職分是為教會而有的。牧師正如其名的意思,是要像牧羊人一般照顧神的群羊(教會),使群羊有草吃有水飲,成長壯大。也要如牧羊人一般,走在群羊的前面,引導群羊走當走的路。

當然,作為牧師,本身也應當對自己的恩賜有足夠的認識,以致能夠為自己所領受的職分,有一個合適的定位。例如筆者本身的牧養關顧恩賜不是太強,筆者最強的恩賜是在領導、信心、和教導這三方面。故此筆者必須從這三方面去定位牧師的職分,對於筆者自身的定位,帶領有不同恩賜的肢體,去完成我們從神所領受的異象,並教導他們如何信靠神是筆者牧師職分的核心工作。而目標就是要讓他們(或該事工)成熟到「不需要我」。讓該事工成熟到能夠自行運作和發展,從來都是筆者的工作目標。好像筆者這樣定位牧師職分的同工,其最重要學習的東西就是建立人、教導人、並必須懂得授權差派,使受其牧養的人成為愛神信靠神事奉神的人。筆者相信正因為這種工作不斷在進行中,牧師才能在自己所能接觸的範圍內,使那些受其影響的人和事,能夠在神的國度裡不斷增值,境界不斷擴張。

牧師其實可視為是神賜給教會的一份禮物,讓教會更好地成為教會,而不是變成了其他的東西。筆者發現今日在基督教圈子內,有些不重視牧師職分的教會,她們往往把牧師看為僱工,牧師成為僱工,教會就沒有了帶領屬靈方向的核心人物,牧師無法在其恰當的位置上發揮影響力,教會慢慢地也變成了只是個宗教機構,失去了其屬靈的動力和對世界的影響力。筆者相信如牧師職分能被教會恰當重視,教會中的其他肢體也能百節各按各職,使基督身體得最大益處。此外,筆者認為牧師還有另一重要任務,就是為教會培育下一代領袖,這樣教會的使命和其在世界中所發揮的影響力,才能不斷地延續下去。

個人按牧之心境:
自零一年確定自己蒙召開始,筆者內心以明白自己將朝向牧師這條路進發。直至今天被推薦成為按牧的候選人,筆者回想神在自己以往所走的路上不斷帶領、破碎、陶造,內心之中只有一聲聲的感謝。

筆者坦言牧師這條路的確不容易走,在開始事奉的最初期,筆者由一個毫無經驗,只有滿腔熱誠的事奉新手,與幾位同樣只有熱誠的主內友好,開始了開荒建立新教會的工作。由於毫無經驗,幾年的工作亦面對極大困難,而且事奉也無太大果效。最後,筆者甚至因為面對著教會圈子內的政治鬥爭,人事攻擊,要與太太親手將自己所開始的教會結束。筆者還記得自己在教會結束那天的主日崇拜中,還要講一篇「一粒麥子死了將結出許多子粒來」的講章。這就是筆者所言,牧師這路不容易走的往事。這是神對筆者生命的破碎,也是筆者堅定自己所走道路的關鍵時刻。

但感謝神,祂把器皿破碎,從來都是祂預備再把它陶造的開始。這次破碎,神把筆者生命中的衝動、高傲、不成熟拿走。藉著神學訓練和新的事奉機會,神讓筆者重新整合自己的事奉哲學,與更新自己的錯誤經驗。筆者極為感謝神的事情就是,在新的事奉機會裡,筆者終於看見事奉的果效出現。在為現在所事奉的教會,建立新的青少年牧區的工作中,筆者看見一年的工作果效,已超越了從前三年也辦不到的事情。三年的建立工作,神就讓該牧區建立出自己的崇拜、自己的小組系統、自己的領袖群體。筆者現在看著該牧區的領袖們和弟兄姊妹的事奉,實在感覺到他們的事奉正是筆者的薦信。他們的成長正是筆者事奉的最大喜樂。

故此,筆者認為自己能被推薦按牧,正正就是因為這班弟兄姊妹的多年努力。這按牧的禮儀雖然是做在筆者身上,但實際上卻同時是對這班與筆者同工的弟兄姊妹事奉上的肯定。

按牧後的抱負:
按牧對筆者來說,不是一個終結,乃是新的開始。按牧所代表的不是筆者的工作已經完成,或把事奉的方向改變成另外的東西。筆者認為就算按牧與否,作為一位事奉者,所忠於的事情該是自己當初所領受的呼召。筆者認為按牧不會影響事奉的基本哲學,也不會改變筆者事奉的大方向,但唯一有改變的事情,就是現在的事奉要改變得更卓越。在面對教會現在的發展環境及階段,筆者感覺到鼓勵和訓練有恩賜的肢體負起領袖的擔子,對教會的發展極為重要。筆者相信這也將會是筆者未來的事奉重點。作為一個帶領教會的人,筆者很明白自己的領導模式,是一個「Team Builder 團隊建立者」。故此,筆者很喜歡一個在事奉上的觀念,就是「你的同工卓越,將會是你的卓越」。所以如果要事奉卓越,筆者就盼望能夠盡最大的努力,幫助與自己同工的人變得卓越。他們的成功,就是筆者的成功,唯有這樣,天國才會不斷的擴展與增值。這將是筆者所謂的一點點抱負。

Tuesday, March 3, 2009

是時候從談社會的道德價值

最近再有本港藝人因藏毒而被海外警方扣押。類似的事件,其實早有發生。藝人作為公眾人物,他們的言行對社會有一定的影響力。「鏡頭前君子、鏡頭後無恥」的人格裡外不一,正是所有公眾人物或對任何群體有影響力的人的大忌。

公眾人物對於會受其影響的大眾群體,故然有當負的良心責任,這就像我們現在常常都會說,企業對社會會有社會責任一樣。但公眾人物是在傳媒的市場上「被營運」的,市場接受甚麼,他們就要「買」甚麼。而市場的組成單位卻是我們每一個人。各位,我們是否應該重新重視我們要接受甚麼東西的選擇權呢?

作為社會的一份子,其實我們有責任關心我們的社會將向著那一個方向發展,是對社會有利的發展?還是對大眾有傷害的發展?我相信正如現任匯控主席葛霖牧師所言,如果一個企業的文化,不重視道德,只重視短線的利益,那麼就算你設計了幾多的制度,不法的事仍然會繼續發生。同樣,如果我們作為市場組成單位的「人」,不重新重視道德,反過來重掌我們的選擇權去影響市場。那麼,不論在傳媒的市場,或是大眾消費的市場,不論是在公眾人物,或是在一般人之中,不法的事也會繼續發生。

我相信我們的社會是時候從談社會的道德價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