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訂搜尋

Friday, December 18, 2009

四重福音多媒體教學網

我這幾天剛剛為所事奉的機構神召事工,更新了網站的版面,並加入了一個關於五旬節信仰四重福音的多媒體教學網頁。網頁裡轉載了美國神召會總會 iValue 事工所制作關於四重福音的教導、領袖討論、相關見證的短片。由於是美國制作,故現時只有英語版本。希望未來有機會與美國總會商談,可以在短片上加入中文字幕,相信會對在華語世界推廣五旬節信仰有很大幫助。也能讓五旬宗以內的信徒和宗外的朋友對五旬節信仰了解更多。
神召事工網頁:http://www.emlhk.org/
四重福音多媒體教學網:httpL//www.emlhk.org/ivalue.htm

Saturday, December 12, 2009

羨智領袖學院

羨智領袖學院是楊子江博士、何慶堯牧師、鍾樹森博士及楊天恩博士共同創立的一所領袖學院,致力培育五旬節聖靈充滿信仰教會各級領袖。除了信徒領袖培訓課程外,羨智也將開辦神學學士、五旬節信仰研究碩士、道學碩士及教牧學博士等課程。除開辦課程外,羨智亦重視漢語五旬節信仰教義及神學研究、應用、及反省,致力推廣五旬節信仰教義與神學。


以下就是羨智領袖學院的網址:
http://www.silhk.org

Friday, December 11, 2009

回應「五旬宗教會的發展與前瞻」.一個五旬宗同工的反思

以下是小弟一篇回應「五旬宗教會發展與前瞻」的文章,剛被刊登在第一一六三期時代論壇。

在本年九月二十八日,神召神學院於該院舉辦了一次名為「香港五旬宗教會的發展與前瞻」的講座,分享嘉賓包括了香港浸信會神學院.吳國傑博士及五旬節聖潔會香港總監督.伍山河牧師,而回應則由神召會元朗錦光堂堂主任劉金勝牧師負責。

筆者雖然當日也在現場,但因工作的原故,未能聽畢整個講座。而最近筆者在網上無意中看到基督教週報第2355期內,就以上講座的報道。故引發了筆者身為五旬宗同工,對本宗的發展及前瞻的一點反思。當然內容也包括了對週報中所引述幾位講者的回應。

「…近年五旬宗教會較香港教會增長快速,乃受第三波靈恩運動的影響…」這是週報引述吳國傑博士在會上的講法。五旬宗教會近百年內在全球爆炸性增長,已是個引起學術界關注,被肯定為在基督宗教內近代其中一個最為重要的運動。其中原因,透過不同學科的研究,從中會發現不同的影響因素。但在神學新近研究中發現,近代五旬節運動,其本質是一個基於某種聖經理解而引發出的普世宣教運動。雖然五旬節運動與第三波靈恩之間,在現象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其神學的核心思想卻與第三波靈恩相距甚遠。故筆者不明白吳博士為何會把本港五旬宗教會的增長,與第三波靈恩連上關係。筆者作為宗內人士,實在也看不出當中的相關因素。反而筆者看見宗內所增長的大型教會,大多都是一些有強勢領導,而且行政能力強的教會。而這現象與五旬節運動的關係,卻需要多加研究才能有定論。

報道亦引述吳博士所講:「…教會分裂相對較多,原因是個人異象為重,缺乏分別對錯的平衡體制…」。縱觀本港五旬宗派的情況,教會出現分裂現象亦是事實,但其原因是否因個人異象為重?筆者卻不敢莽加論斷。但筆者卻對吳博士所提出,如何平衡堂會異象與宗派控制的所謂平衡體制有保留。如果對五旬宗教會有了解,都會發現五旬宗教會的體制是呈現出一種多元化的現象,而沒有所謂的統一存在。這與五旬宗教會對自身教會論的理解有關。以神召會為例,神召會在一九一四年創會時,以表明對自身的理解,是一個為闡述可被捍衛的五旬宗信仰立場,和促進五旬宗牧者相交關係,與支援前線宣教師工作的團契。在團契關係之中,所重視的就是信任,而非所謂的宗派控制。故本港最大的神召會宗派組織(神召事工有限公司),對其接近四十間會員堂,都是堅持堂會自治的原則。因此,在「和而不同」的原則底下,所謂的教會分裂,正面地看只要不帶來牧者間團契的破壞,其實是可以被看為一個宗派內的堂會拓植。這與吳博士所講相對負面的宗派控制大為不同。

五旬節運動雖然在早期發展的時候,參與者多為社會的草根階層,但隨著信徒的社會階層提升,宗內牧者學者對運動的神學反思努力,五旬節神學在近年的發展及成果,已得到國際學術界的廣泛肯定。問題是本港的五旬宗教會,有否重視宗內學者的研究成果,建基於五旬節神學的獨特性,發揮自身宗派信仰傳統的特色,貢獻於區內整體的基督宗教群體,在彼此尊重的原則下與其他宗派堂會,共同努力扮演好自己在基督身體內的應有角色。

對於週報引述嘉賓伍山河牧師所講:「…他認為信徒或領袖說不說方言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順服神,以教會為使命的核心的屬靈觀。…」和「…講台事奉很重要,證道內容應宣講『God's word to man』(神對人的話語)而不是『man's word about God』(人對上帝的理解),因此,釋經講道非常重要。…」的講法,筆者有以下回應。五旬節神學當然不是坊間誤解的所謂「福音派加靈恩」。但其中一個五旬節神學的特色,就是「聖靈浸是信徒有別於重生的後繼經歷,目的是得能力為基督作見證。而靈浸的首次外顯可見憑據,就是信徒按聖靈感動說出方言」。這個五旬節信仰中的重要教義,可說是其中一個辨別何謂五旬宗教會的重要身份認同點。而伍牧師卻認為信徒包括領袖說不說方言並不重要,對於五旬宗教會來說,這可謂對自身宗派信仰的否定,忘記了宗派群體的存在是要捍衛宗派信仰的目的。而伍牧師在講座中,正是談論本港五旬宗的發展與前瞻,言則伍牧師認為本港五旬宗教會的發展與前瞻,是應該「不再做五旬宗」。而這點正是筆者難以認同的地方。沒有根,樹怎能生長呢?一個宗派否定了自身的根源,怎能談甚麼發展與前瞻呢?故筆者認為五旬宗教會應該重視自身的神學特色,認定本身在基督身體內的獨特位置,從而對整體教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而有關證道內容應是「God’s word to man」而不是「man’s word about God」的問題。筆者有以下回應:請問誰人可以百分百認定自己所宣講的,就是神對人的話語?而不是在某個程度上也是人對上帝話語的理解呢?筆者當然無意否定釋經講道,筆者所受的神學訓練,也重視釋經。但所謂釋經講道,與其說是重尋經文的原意,不如說它本身也是一種釋經者對經文與自身信仰經歷、傳統、習慣等因素的神學整合。後現代詮釋學也支持以上的觀點,認為所謂重尋經文原意,在整個釋經過程中是沒有可能的。五旬節式的講道,正是這樣的一種神學整理,宣講者除了釋經之外,也重視禱告、與聖靈靈感式的互動、信仰與日常生活的經歷、宗派信仰特色等,作為神學反省與整理的材料,甚至在整個宣講的過程中也極度重視與聖靈的互動關係。筆者兩年前出席神召神學院的六十週年院慶學術研討會時,其中一位講者楊天恩博士所發表的論文〈先知講道.五旬節觀點〉也道出了類似以上的觀點。筆者相信這種證道的特色,也是五旬宗教會應該重視的。

而最後,筆者同意週報引述劉金勝牧師的回應:「…被神使用的人,必須是謙卑及敬虔…」,早期華人五旬宗牧者所呈現出的那種敬虔和謙卑的事奉態度,筆者相信正是香港五旬宗教會所應該承繼的寶貴屬靈遺產。如劉牧師所言:「…最重要是忠於神所託,踏實做神的事工。信徒應向聖靈開放,讓聖靈的能力彰顯,主權得以運行…」,如果從屬靈的角度看五旬節運動,它是一個由聖靈所推動的宣教運動。那麼五旬宗教會所忠於的神所託,就應該是在聖靈的活潑加力和引領之下,踏實地在全地為基督作見證,讓上帝的主權在信徒所到之處,藉著聖靈的自由的運行與同在彰顯出來。筆者相信這不單是五旬宗之福,也是整體基督身體之福。最後,筆者還是以五旬宗教會經常引用的一節經文,與眾同工互勉:「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馬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徒一8)。

Monday, December 7, 2009

YouTube上的七龍珠和笑傲江湖高達版

Youtube 這類網上播放平台,實在是造就了很多有創意的人。讓他們的創作可以有一個國際性的發表空間。正如以下兩條片的作者一樣。我實在是佩服了他的心機、時間、努力、和技術。好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