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訂搜尋

Thursday, November 25, 2010

陳瑞明被惠州市博羅縣公安局拘押一事

我父親港商陳瑞明被惠州市博羅縣公安局拘押一事,致今已經達三個多月,但當局在沒有足夠證據作出起訴的情況下,仍然無了期地拘禁我父。事件已經在內地被網絡媒體報導!請幫忙轉貼

請看以下網頁:
http://bbs.gz.house.163.com/bbs/rights/192186094.html

Monday, November 22, 2010

2010年11月15日以馬內利事工.家聚講章

2010年11月15日以馬內利事工.家聚講章
題目:效法那僕人式的王
經文:太廿一1-11

上個星期我們講到關於作為僕人的教導,(太廿26-27):「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作你們的用人;誰願為首,就必作你們的僕人。」上星期一晚我們也講到這個僕人的形象是以耶穌基督作為榜樣,(太廿28)耶穌說:「正如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捨命為服事就是耶穌基督僕人的具體形象。

今日我們會繼續這個教導,看看在服事其他人的時候,我們應該有甚麼態度。

(太廿一1-2)記載耶穌和門徒將近耶路撒冷,到了伯法其這個地方時,祂運用了「知識言語」的恩賜向其中兩個門徒發出預言;說到他們往對面村子裡去時,必看見一匹驢拴在那裡,還有驢駒同在。耶穌並且吩咐門徒要把驢解開牽到祂那裡。

v3 就講到如果其間有任何人對門徒說甚麼,門徒就要說:「主要用牠」。

留意在整段聖經的記載中,馬太就描述耶穌當時是以一個王的身份進入聖城耶路撒冷。v3 耶穌所講的「主要用牠」這句話,也表明了耶穌作為「主」的權威性,與王權。

但有一點是很有趣的,在古代世界一般的帝王登基或以勝利姿態進城,通常所騎的動物都是馬,因為馬是古代戰爭的軍事重要資源,因此馬匹亦代表了帝王的勝利和威儀。

但主耶穌進入耶路撒冷所騎的動物卻是驢子。驢子所給予人的感覺是一種很卑微的動物,牠沒有馬匹那種光彩榮耀的感覺。v4 耶穌說祂騎驢入城,是要應驗舊約先知的話。

為甚麼主耶穌要這樣做?

我發現主耶穌在這個進入耶路撒冷的路上,其實是在進行一次活動教學。對於那些看見耶穌入城的群眾,耶穌的確是王,因為v9 他們呼喊「和撒那」是歸於大衛的子孫。那班群眾的確認定了耶穌是那將要接續大衛王權的人。

但耶穌騎著驢駒的入城行動,卻表演了這個王與古代世界其他的王不同的地方。這個王不是以戰爭的榮耀姿態入城,卻是以騎驢者的謙卑形象進城。這就是耶穌所說「為大的卻要作眾人僕人」的道理。

作為王的身份,祂得眾人的尊敬,但作為僕人祂卻謙卑地服事其他人。並且以具體行動成就舊約先知預言中已隱含的教導;耶穌所要作的王,不是控制他人的王,乃是服事他人,僕人式的王。祂既是王又是僕人。祂的進城的行動提醒了眾人,不要期望一個戰爭上得勝的王,應該要盼望一個以服事他人為己任的王,並且要效法祂。

如果主耶穌是我們最大的榜樣。那麼,我們雖然不是王,但因為神接納我們,我們也同有王兒子的身份。

所以在工作上,我們不用不擇手段的要奪得別人的榮耀,因為我們的真實交代對象是神,只要我們盡心做好,神已經看重我們王兒子的身份,這個身份本來就保證了我們的榮耀,故此我們不用與別人爭奪。

但同時因為我們是僕人,我們也渴望服事其他人,讓自己成為所屬群體的祝福,謙卑地服事。

主耶穌作為王,祂沒有奪得地上的國土,但祂的國卻比任何一個王帝都要長久,甚至是永遠的。因為祂所得的國度是在人心。

我們效法耶穌,謙卑地服事他人,我們不用爭奪,神已經看重我們,但同時我們也會像主耶穌一樣,得著祂的國,就是人心。

人的心會與我們一樣歸向基督。因為我們的謙卑服事,在職場上、在家庭上、在朋友間,已經成為了活生生的基督見證。

最後,v10 記載耶穌進城時,合城的人都驚動說:「這是誰?」。v11 記載眾人的反應:「這是加利利拿撒勒先知耶穌。」

當我們效法基督的服事榜樣,人都會驚訝地問:「這樣好的人是甚麼人呢?」你期望人怎樣回答?

我就期望人會回答:「他是耶穌基督的門徒,所以信耶穌是好的!」

問題討論:
1. 你會否墮入這樣的試探,就是認為:「我為這個群體付出了那麼多,為何他們不重視我?」
2. 「渴望得到著視」是否你的弱點?為甚麼?
3. 你認為不望回報地服事其他人,有何困難?
4. 你覺得可以怎樣刻苦以上困難?

Friday, November 19, 2010

廖強惡行已經被國內網站和報紙報導

假借惠州博羅縣公安局之手以刑事之名拘押我父陳瑞明的羅博縣人廖強的惡行,已經被國內網站和報紙報導。廖強欺騙國內房地產買家,卻被罪名推在我父陳瑞明身上,把我父拘禁在博羅看守所。

請看以下網頁:

http://gz.house.163.com/10/1119/15/6LS3B87R00873C6D.html

Friday, November 12, 2010

有如現代先知的呼聲!


「你們若實在改正行動作為,在人和鄰舍中間誠然施行公平,不欺壓寄居的和孤兒寡婦,在這地方不流無辜人的血,也不隨從別神陷害自己,我就使你們在這地方仍然居住...」(耶利米書七章5-7)

Wednesday, November 10, 2010

2010年11月8日以馬內利事工講章

2010年11月8日以馬內利事工講章
題目:反世界邏輯
經文:太廿20-28

世界的邏輯是人要向上爬,爬得越高越好。這種向上爬的心態以名譽、地位、財富作為了具體的象徵。世界以這三樣東西作為了成功的標準,並為每個人設定了所謂的人生目標。彷彿每個人的路都是大同小義,必須向以上三者降服。

聖經記載西庇太兒子的母親也有這種心態;v20-21記載她來到耶穌面前下拜,求耶穌一件事:「願你叫我這兩個兒子在你國裡,一個坐在你右邊,一個坐在你左邊。」

這位母親有一種「望子成龍」的心態,這也很正常,也不一定是錯,因為做父母的種希望兒女活得比自己好。但她心中所想的卻是世界的邏輯,因為她誤以為耶穌來是要作革命領袖,她誤以為耶穌要帶領猶太人推翻當時的羅馬政權,她誤以為耶穌將來要作地上的王。所以她求耶穌讓她兩個兒子在耶穌的國中坐在耶穌左右,使她的兒子能夠在這個國裡「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這位母親愛錫她的兒子,希望為他們爭取更好的機會,但她卻不明白耶穌的心。因為耶穌的心是要求我們反世界的的邏輯。

得明顯,這位母親不明白或不知道耶穌在v17-19所說,他要被交在祭司長和文士手中,並外邦人手中要被釘死在十架上的計劃,否則她不會求耶穌讓兒子們在左右(即與耶穌一起被釘死)。這母親所持的世界邏輯(渴望高位、名譽、權勢)也影響著她的兒子們。v22當耶穌說:「我將要喝的杯,你們能喝嗎?」(其實耶穌是說祂將喝的苦杯)這兩個兒子居然答:「我們能。」

最有趣就是連門徒也持著世界的邏輯,而不明白耶穌的心意。v24記載「那十個門徒聽見,就惱怒他們弟兄二人。」(即他們也希望當耶穌得國時,能夠坐在耶穌左右成為大官)。

主耶穌為門徒生命所定的計劃卻與世界不同。

世界的王(魔鬼)冀圖引誘眾人追逐高位,但在追逐的過程中,人才發現自己被這個所謂的目標擄去,被逼地失去了自由、幸福、快樂。正如(太十六26):「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人還能拿什麼換生命呢﹖」

但主耶穌為門徒所定的計劃卻是反世界的邏輯。祂不要我們追逐權位,卻要我們追求服侍他人的機會。

v25 耶穌說:「你們知道外邦人有君王為主治理他們,有大臣操權管束他們。」耶穌在這裡是再闡述世界的邏輯,也同時是當時門徒和該位母親所持的心態。

留意v26-27:「只是在你們中間不可這樣。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作你們的用人;誰願為首,就必作你們的僕人。」

在天國中不是大臣操權,也沒有君王主政,只有弟兄姊妹和睦相處。在這個關係中,為首為大的就是眾人的僕人和用人。「追逐權位」和「追求服侍人的機會」分別是甚麼?

前者是追求自己的利益,服侍對象是自己,其他人對他來說甚至可以約化為「工具」、「手段」。但後者卻是追求讓自己成為他人的利益,服侍對象是其他人,對他來說其他人是弟兄姊妹,是他應該去愛和幫助的對象。

這就是天國的邏輯, 是反世界的邏輯。那麼在這種天國邏輯中,我們該怎樣看「名譽、職位、財富」呢?

在天國邏輯裡最大的目標是對人的服侍機會,所以有時候以上三者都會出現,但要小心它們不應該是你追逐的目標,它們應該只是你服侍上的工具,正如聖經創世記記載約瑟在埃及的官位,只是他拯救家族成員和埃及鄰邦百姓性命的「方便位置」,是神所賜好讓他的工作可以順利。

神想我們追求的,是服侍人的機會,不是那些工具。所以當神願意,你可以有這些工具,但沒有這些工具又不等於不能服侍,因為我們服侍的機會是多元化的,所以工具也應該是多元化的。

這種天國的邏輯「成為僕人」是以耶穌作為最大的榜樣,v28耶穌說:「正如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

因此我們應該期望在服侍上我們能夠有多元化的恩賜,當機會來到我們就可以提供多元化的服侍,也要求神保守我們的心,不要被世界同化和擄掠。好讓我們可以自由地服侍其他人,效法基督成為僕人。

討論問題:
1. 為甚麼我們常活在生活的壓力中?是否我們也慢慢被世界的目標同化?
2. 耶穌要求「成為僕人」將會對你的生活態度帶來甚麼變化?
3. 你覺得「操權者」和「僕人」兩者,誰會活得較快樂?為甚麼?
4. 如果耶穌要求我們「成為僕人」,那麼你會怎樣調整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