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訂搜尋

Wednesday, November 10, 2010

2010年11月8日以馬內利事工講章

2010年11月8日以馬內利事工講章
題目:反世界邏輯
經文:太廿20-28

世界的邏輯是人要向上爬,爬得越高越好。這種向上爬的心態以名譽、地位、財富作為了具體的象徵。世界以這三樣東西作為了成功的標準,並為每個人設定了所謂的人生目標。彷彿每個人的路都是大同小義,必須向以上三者降服。

聖經記載西庇太兒子的母親也有這種心態;v20-21記載她來到耶穌面前下拜,求耶穌一件事:「願你叫我這兩個兒子在你國裡,一個坐在你右邊,一個坐在你左邊。」

這位母親有一種「望子成龍」的心態,這也很正常,也不一定是錯,因為做父母的種希望兒女活得比自己好。但她心中所想的卻是世界的邏輯,因為她誤以為耶穌來是要作革命領袖,她誤以為耶穌要帶領猶太人推翻當時的羅馬政權,她誤以為耶穌將來要作地上的王。所以她求耶穌讓她兩個兒子在耶穌的國中坐在耶穌左右,使她的兒子能夠在這個國裡「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這位母親愛錫她的兒子,希望為他們爭取更好的機會,但她卻不明白耶穌的心。因為耶穌的心是要求我們反世界的的邏輯。

得明顯,這位母親不明白或不知道耶穌在v17-19所說,他要被交在祭司長和文士手中,並外邦人手中要被釘死在十架上的計劃,否則她不會求耶穌讓兒子們在左右(即與耶穌一起被釘死)。這母親所持的世界邏輯(渴望高位、名譽、權勢)也影響著她的兒子們。v22當耶穌說:「我將要喝的杯,你們能喝嗎?」(其實耶穌是說祂將喝的苦杯)這兩個兒子居然答:「我們能。」

最有趣就是連門徒也持著世界的邏輯,而不明白耶穌的心意。v24記載「那十個門徒聽見,就惱怒他們弟兄二人。」(即他們也希望當耶穌得國時,能夠坐在耶穌左右成為大官)。

主耶穌為門徒生命所定的計劃卻與世界不同。

世界的王(魔鬼)冀圖引誘眾人追逐高位,但在追逐的過程中,人才發現自己被這個所謂的目標擄去,被逼地失去了自由、幸福、快樂。正如(太十六26):「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人還能拿什麼換生命呢﹖」

但主耶穌為門徒所定的計劃卻是反世界的邏輯。祂不要我們追逐權位,卻要我們追求服侍他人的機會。

v25 耶穌說:「你們知道外邦人有君王為主治理他們,有大臣操權管束他們。」耶穌在這裡是再闡述世界的邏輯,也同時是當時門徒和該位母親所持的心態。

留意v26-27:「只是在你們中間不可這樣。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作你們的用人;誰願為首,就必作你們的僕人。」

在天國中不是大臣操權,也沒有君王主政,只有弟兄姊妹和睦相處。在這個關係中,為首為大的就是眾人的僕人和用人。「追逐權位」和「追求服侍人的機會」分別是甚麼?

前者是追求自己的利益,服侍對象是自己,其他人對他來說甚至可以約化為「工具」、「手段」。但後者卻是追求讓自己成為他人的利益,服侍對象是其他人,對他來說其他人是弟兄姊妹,是他應該去愛和幫助的對象。

這就是天國的邏輯, 是反世界的邏輯。那麼在這種天國邏輯中,我們該怎樣看「名譽、職位、財富」呢?

在天國邏輯裡最大的目標是對人的服侍機會,所以有時候以上三者都會出現,但要小心它們不應該是你追逐的目標,它們應該只是你服侍上的工具,正如聖經創世記記載約瑟在埃及的官位,只是他拯救家族成員和埃及鄰邦百姓性命的「方便位置」,是神所賜好讓他的工作可以順利。

神想我們追求的,是服侍人的機會,不是那些工具。所以當神願意,你可以有這些工具,但沒有這些工具又不等於不能服侍,因為我們服侍的機會是多元化的,所以工具也應該是多元化的。

這種天國的邏輯「成為僕人」是以耶穌作為最大的榜樣,v28耶穌說:「正如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

因此我們應該期望在服侍上我們能夠有多元化的恩賜,當機會來到我們就可以提供多元化的服侍,也要求神保守我們的心,不要被世界同化和擄掠。好讓我們可以自由地服侍其他人,效法基督成為僕人。

討論問題:
1. 為甚麼我們常活在生活的壓力中?是否我們也慢慢被世界的目標同化?
2. 耶穌要求「成為僕人」將會對你的生活態度帶來甚麼變化?
3. 你覺得「操權者」和「僕人」兩者,誰會活得較快樂?為甚麼?
4. 如果耶穌要求我們「成為僕人」,那麼你會怎樣調整自己的生活?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