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訂搜尋

Tuesday, February 16, 2010

「成神」- 東正教神學的救恩論

今早剛看了一篇刊登在《時代講場》名為〈西方神學的新導向:Theosis「人成為神」- 東正教神學所持守的救恩論,西方神學研究的新方向〉的文章。

文章的網址:http://christiantimes.org.hk/Common/Reader/News/ShowNews.jsp?Nid=57996&Pid=1&Version=0&Cid=145&Charset=big5_hkscs

圖左是一間東正教堂的內部











文章詳述了由希臘東方教父至西方宗教改革後的一眾神學家對「成神」或「神化」救恩論的理解。「成神」對於華人基督徒來說,的確是一個陌生的觀念。因為我們對於救恩的理解,大多只停留在因信稱義之上。但當我們提到「成聖」的觀點時,這一點相信在華人基督徒中是不陌生的。

上一輩華人基督徒十分重視重生這個在救恩中的觀念,而且認為重生會使信徒在道德上被轉化成為聖潔(不再犯罪或不會刻意犯罪)。這可能是受衛斯理神學中的第二次祝福觀念影響。因此,問題是「重生是一個突然發生的事?」還是「一個人生中持續不斷的歷程?」。衛斯理神學的答案可能是前者,但接近改革宗背景神學的答案卻可能是後者,而且這個歷程就被稱為「成聖」之路。因此,如果華人基督徒,從這個「成聖」的觀念去理解東方教父們所講的「成神」,其實是容易的。

得救除了罪得赦免之外,也步入了一個「成聖」的旅程。這個「成聖」或稱「成神」的觀念與中國道教修煉成仙的觀念不同,「成聖」不是依靠個人的修煉功德,而是在整個「成聖」的旅程中,強調在基督裡與聖靈同工,接受聖靈在生命中的不斷更新。神學家潘嘉樂在其以聖靈的觀點所重寫的系統神學著作《靈風愛火》(基道出版),其中救恩論中所陳明聖靈使信徒與神聯合的觀念,就正好形容這個「成聖」之旅。因此,華人基督徒其實是可以從這點上,去理解東方教父所講的「成神」。

此外,從復活的盼望這點上,也可以成為華人基督徒理解「成神」的切入點。就如(林前十五35-53)對復活盼望有如此詳細的論述:

「...或有人問:死人怎樣復活,帶著什麼身體來呢﹖ 無知的人哪,你所種的,若不死就不能生。 並且你所種的不是那將來的形體,不過是子粒,即如麥子,或是別樣的穀。 但神隨自己的意思給他一個形體,並叫各等子粒各有自己的形體。

凡肉體各有不同:人是一樣,獸又是一樣,鳥又是一樣,魚又是一樣。 有天上的形體,也有地上的形體;但天上形體的榮光是一樣,地上形體的榮光又是一樣。 日有日的榮光,月有月的榮光,星有星的榮光。這星和那星的榮光也有分別。

死人復活也是這樣:所種的是必朽壞的,復活的是不朽壞的;所種的是羞辱的,復活的是榮耀的;所種的是軟弱的,復活的是強壯的;所種的是血氣的身體,復活的是靈性的身體。若有血氣的身體,也必有靈性的身體。經上也是這樣記著說:首先的人亞當成了有靈(靈:或作血氣)的活人;末後的亞當成了叫人活的靈。但屬靈的不在先,屬血氣的在先,以後才有屬靈的。頭一個人是出於地,乃屬土;第二個人是出於天。那屬土的怎樣,凡屬土的也就怎樣;屬天的怎樣,凡屬天的也就怎樣。

我們既有屬土的形狀,將來也必有屬天的形狀。弟兄們,我告訴你們說,血肉之體不能承受神的國,必朽壞的不能承受不朽壞的。我如今把一件奧祕的事告訴你們:我們不是都要睡覺,乃是都要改變,就在一霎時,眨眼之間,號筒末次吹響的時候。因號筒要響,死人要復活成為不朽壞的,我們也要改變。這必朽壞的總要變成不朽壞的,這必死的總要變成不死的。...」(林前十五35-53)

其中v42-44「...死人復活也是這樣:所種的是必朽壞的,復活的是不朽壞的;所種的是羞辱的,復活的是榮耀的;所種的是軟弱的,復活的是強壯的;所種的是血氣的身體,復活的是靈性的身體。若有血氣的身體,也必有靈性的身體。...」v49「我們既有屬土的形狀,將來也必有屬天的形狀。」和v52-53「...死人要復活成為不朽壞的,我們也要改變。這必朽壞的總要變成不朽壞的,這必死的總要變成不死的...」,論到我們復活時,必朽壞的要改變成不朽壞的,而且是一個靈性的身體。這種復活的狀態,也可以是一種對「成神」的理解。信徒在復活後進入神的榮耀之中,永遠與神同在。

「成聖」、「成神」、「神化」這等觀念對華人基督徒對基督救贖的理解是有價值的,因為其豐富了我們對救恩理解的深度,使我們不至於只停留在不至滅亡(有天國入場券)的層面,也是我們重視得救後生命的成長歷程,使整個信仰生命變得有目標,而且這種目標不只是那種可量化的(帶了多少人信主)目標。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