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訂搜尋

Sunday, February 28, 2010

成為有盼望的人


「來自十字架和復活的盼望將世上虛無的、矛盾的和折磨的層面轉變為『尚未』,並且不讓它以『虛無』收場。」莫特曼著,曾念粵譯《盼望神學》頁179。

如果基督徒所信仰的是一位帶來盼望的上帝,那麼成為基督徒,可以理解為成為有盼望的人。而他所存的盼望不是基於無邊的空想,卻是基於已成就的基督十架和復活。復活戰勝了死亡的捆綁,衝出了新的可能性。

Wednesday, February 24, 2010

盼望


一個人被疾病蠶食,仍然勇敢面對,他已經是個真正的生命鬥士。因為他所對抗的是人類最大敵人「死亡」。他所表現的已經是人類所能表現的最大勇氣。然而依靠人力,我們是永遠不可能真正戰勝死亡,因為人類在世界的共同經驗是人總有一死。但基督道成肉身、受死和復活,為人類所帶來永生和復活盼望的根基,已經使所有依靠祂的人,在這盼望中超越了死亡的界限。感謝神!死亡不再是一切的終結,它在這個復活盼望面前,也必須俯首稱臣。死在復活盼望的榮光之下,變成了只是個人生中轉站。我們的人生也在到達中轉站時,被復活盼望的榮耀所緊抓著。如果沒有這個盼望,我們的人生可能只淪落為一場荒謬,被虛無所吞噬。

Tuesday, February 23, 2010

對小山晃佑〈宗教多元化现象的神学思考〉的讀後感

閱讀了著名日裔美國神學家小山晃佑教授的一篇名為〈宗教多元化现象的神学思考〉的講稿。該稿刊登在加拿大維真學院中國研究部的網頁上:

http://www.regentcsp.org/list_bbs.asp?id=198

筆者首先要說明,筆者不是完全同意小山晃佑文中的論點。筆者只是覺得他的文稿點出了一個十分重要反思,就是:基督教信仰身處在一個宗教多元的處境下(特別在亞洲),應該怎樣去理解自己?在一個多元化的處境之下,任何自稱真理就在他或她的手上的人或群體,都會變相成為了自我中心的霸權,因此而不能贏得其他人的尊重,也必然會面對其他人的批判。小山晃佑的基本論點是真理和人們對真理的認知是兩回事。任何真理,只有通過人的語言,就不能完美地為人所掌握,或為人所傳達給他人。因此,他認為《聖經》所教導的謙卑要求我們承認,在我們對真理的認知和真理本身之間是存在著相當的距離。引用保羅在(林前十12)的說法,就是「我們如今彷佛對著鏡子觀看,模糊不清...」。他認為《聖經》(太廿八18-20)耶穌說:「天上地下所有權柄都賜予我了。...」不等於這些權柄會自然地授予給基督教會或者基督徒,因這權柄只屬於被釘十字架又復活的耶穌基督。將它轉授給基督教會或基督徒本身是一種危險的利几行為。因此,基督教會和基督教徒可以參與分享卻不能獨自占有。

筆者同意以上論點在討論基督宗教內部的宗派多元化上是可行的,因為不同的宗派傳統只反映了對神部份理解,沒有一個宗派能宣稱她是唯一的教會,或宣稱她對神的講述或理解是唯一正確的理解。因為這是與使徒信經中「我信聖而公之教會」的「公」的概念是有矛盾的。

但以上這種概念能否被擴展至應用在宗教的多元化討論上呢?筆者對這種擴展是有保留的。當然,筆者並沒有否定其他宗教對人類社會的貢獻及價值。筆者只是認為這種擴展,有損於耶穌基督道成肉身、受死、和復活這事件對真理探求上的獨特性。當然,筆者同意神學不等於耶穌基督,神學是由人類自身所構想出來對神的理解。但如果這個對神的理解,慢慢地否定了耶穌基督道成肉身,並在世上所作受死與復活的重要性。那麼,這個理解還是這位道成肉身的耶穌基督所期望的嗎?

小山晃佑的理解可以是其中一種的理解,但在宗教多元的處境下,筆者相信基督教信仰對自身理解還會有其他出路吧!這個問題,筆者還沒有答案,還是把它交回給廣大的基督信仰群體去想想吧!

Monday, February 22, 2010

初七人日少青團契愛宴


星期六(年初七)人日,青年聯盟少青團契以愛宴聚餐方式慶祝。愛宴的有趣地方,就是你不會知道將有甚麼東西吃。結果,我們那天有三款不同口味的雞翅、兩款不同形狀的咖哩魚蛋、三款薄餅、一款有臘腸味的意粉等等。菜式奇特,但也豐富到大家也「食唔晒」。之後,我們還一起玩遊戲學敬拜。我們的人日就是這樣子過啦!

Wednesday, February 17, 2010

Kina Grannis

可能因為愛上了玩結他的關係,所以對這種簡單地用結他的音樂作品特別喜愛。Kina Grannis 在這方面是網上的人氣女歌手。 而且這個MV也拍得幾有趣。

Tuesday, February 16, 2010

「成神」- 東正教神學的救恩論

今早剛看了一篇刊登在《時代講場》名為〈西方神學的新導向:Theosis「人成為神」- 東正教神學所持守的救恩論,西方神學研究的新方向〉的文章。

文章的網址:http://christiantimes.org.hk/Common/Reader/News/ShowNews.jsp?Nid=57996&Pid=1&Version=0&Cid=145&Charset=big5_hkscs

圖左是一間東正教堂的內部











文章詳述了由希臘東方教父至西方宗教改革後的一眾神學家對「成神」或「神化」救恩論的理解。「成神」對於華人基督徒來說,的確是一個陌生的觀念。因為我們對於救恩的理解,大多只停留在因信稱義之上。但當我們提到「成聖」的觀點時,這一點相信在華人基督徒中是不陌生的。

上一輩華人基督徒十分重視重生這個在救恩中的觀念,而且認為重生會使信徒在道德上被轉化成為聖潔(不再犯罪或不會刻意犯罪)。這可能是受衛斯理神學中的第二次祝福觀念影響。因此,問題是「重生是一個突然發生的事?」還是「一個人生中持續不斷的歷程?」。衛斯理神學的答案可能是前者,但接近改革宗背景神學的答案卻可能是後者,而且這個歷程就被稱為「成聖」之路。因此,如果華人基督徒,從這個「成聖」的觀念去理解東方教父們所講的「成神」,其實是容易的。

得救除了罪得赦免之外,也步入了一個「成聖」的旅程。這個「成聖」或稱「成神」的觀念與中國道教修煉成仙的觀念不同,「成聖」不是依靠個人的修煉功德,而是在整個「成聖」的旅程中,強調在基督裡與聖靈同工,接受聖靈在生命中的不斷更新。神學家潘嘉樂在其以聖靈的觀點所重寫的系統神學著作《靈風愛火》(基道出版),其中救恩論中所陳明聖靈使信徒與神聯合的觀念,就正好形容這個「成聖」之旅。因此,華人基督徒其實是可以從這點上,去理解東方教父所講的「成神」。

此外,從復活的盼望這點上,也可以成為華人基督徒理解「成神」的切入點。就如(林前十五35-53)對復活盼望有如此詳細的論述:

「...或有人問:死人怎樣復活,帶著什麼身體來呢﹖ 無知的人哪,你所種的,若不死就不能生。 並且你所種的不是那將來的形體,不過是子粒,即如麥子,或是別樣的穀。 但神隨自己的意思給他一個形體,並叫各等子粒各有自己的形體。

凡肉體各有不同:人是一樣,獸又是一樣,鳥又是一樣,魚又是一樣。 有天上的形體,也有地上的形體;但天上形體的榮光是一樣,地上形體的榮光又是一樣。 日有日的榮光,月有月的榮光,星有星的榮光。這星和那星的榮光也有分別。

死人復活也是這樣:所種的是必朽壞的,復活的是不朽壞的;所種的是羞辱的,復活的是榮耀的;所種的是軟弱的,復活的是強壯的;所種的是血氣的身體,復活的是靈性的身體。若有血氣的身體,也必有靈性的身體。經上也是這樣記著說:首先的人亞當成了有靈(靈:或作血氣)的活人;末後的亞當成了叫人活的靈。但屬靈的不在先,屬血氣的在先,以後才有屬靈的。頭一個人是出於地,乃屬土;第二個人是出於天。那屬土的怎樣,凡屬土的也就怎樣;屬天的怎樣,凡屬天的也就怎樣。

我們既有屬土的形狀,將來也必有屬天的形狀。弟兄們,我告訴你們說,血肉之體不能承受神的國,必朽壞的不能承受不朽壞的。我如今把一件奧祕的事告訴你們:我們不是都要睡覺,乃是都要改變,就在一霎時,眨眼之間,號筒末次吹響的時候。因號筒要響,死人要復活成為不朽壞的,我們也要改變。這必朽壞的總要變成不朽壞的,這必死的總要變成不死的。...」(林前十五35-53)

其中v42-44「...死人復活也是這樣:所種的是必朽壞的,復活的是不朽壞的;所種的是羞辱的,復活的是榮耀的;所種的是軟弱的,復活的是強壯的;所種的是血氣的身體,復活的是靈性的身體。若有血氣的身體,也必有靈性的身體。...」v49「我們既有屬土的形狀,將來也必有屬天的形狀。」和v52-53「...死人要復活成為不朽壞的,我們也要改變。這必朽壞的總要變成不朽壞的,這必死的總要變成不死的...」,論到我們復活時,必朽壞的要改變成不朽壞的,而且是一個靈性的身體。這種復活的狀態,也可以是一種對「成神」的理解。信徒在復活後進入神的榮耀之中,永遠與神同在。

「成聖」、「成神」、「神化」這等觀念對華人基督徒對基督救贖的理解是有價值的,因為其豐富了我們對救恩理解的深度,使我們不至於只停留在不至滅亡(有天國入場券)的層面,也是我們重視得救後生命的成長歷程,使整個信仰生命變得有目標,而且這種目標不只是那種可量化的(帶了多少人信主)目標。

Thursday, February 11, 2010

成長路上的比喻:約拿逃避神的故事

剛剛星期三晚,我在小組中分享了自己這一兩天的靈修心得。分享後,組員們都有很好的回應,而且也各自分享了自己成長的見證。由於組員們都覺得該信息「幾好!」,所以我也寫在今日的Blog上與大家分享。

那天晚上我們所用的聖經是舊約約拿書一章1-6節。經文的故事描述約拿為了逃避耶和華給他往尼尼微城傳話的任務,所以他下到約帕乘船要往他施去逃避耶和華。然而聖經記載耶和華卻使海狂風大作,甚至船幾乎破壞。但約拿仍然在船底艙躺臥沉睡。就算船主要求船上的人各自求告自己的神,但約拿也逃避而不去求告。直到大家掣籤,掣出是他。

約拿就好像我們各人,在走上成長路上的時候,我們都要面對不同的成長任務。我們自己心裡其實也清楚知道那些任務,是非做不可,也是神所喜悅。只是我們也會像約拿一般,當任務來臨的時候,往往選擇逃避。因為這些任命常常都是觸犯了我們的神經,要求我們突破自己的安全區域,甚至是挑起了我們的不滿情緒,要求我們在成長上有所更新。約拿因為憎恨尼尼微人,所以就不想做神交給他訓勉尼尼微人悔改的任務。而我們也會在成長路上,因為各種原因,而逃避一些明知是神喜悅的事。

人意往往使我們錯失了成長的契機。但神意又奇妙得叫人不可測度。約拿以為逃往與尼尼微相反方向的他施,就可以逃避耶和華。其實想深一層,耶和華是沒所不在的神,約拿誤以為逃往他處就可以逃避祂。但事實是逃避得到嗎?逃避使約拿的行動變得愚蠢,也使他忘了對神本來已知的認識,選擇去做一些明知是無謂的事。他選擇在海上狂風大作的時候,在船底艙沉睡,沉睡其實就是逃避的最明顯表現。

與約拿的情況一樣,逃避使我們在成長路上變得愚蠢,我們選擇自認為行得通的路,但心底裡卻知道不是神的計劃,也知道那不是對自己成長最好的路。逃避往往也使我們不想面對現實(沉睡),但神的心意卻奇妙地,以祂的方法去打亂我們那逃避之路。對於約拿,神使用狂風大作。對於我們,祂可能使用其實方式,叫我們在逃避時,看見那裡其實沒有路。因此,祂也像慈父般,重新引導孩子走回那當走的路,也引導他由爬行,變成為學懂走路。

神是我們的創造者,但祂不是那些自然神論所形容的神,創造了我們就不理會我們。相反,聖經所描述的這位神,卻是慈父。祂創造了我們,也引導我們慢慢地長大成人。正如聖經以弗所書四章13節所說:「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神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從成長的角度看,我們各人也很像約拿,但感謝神!神怎樣引導約拿,也同樣怎樣引導我們。

Monday, February 8, 2010

平日開崇拜,服侍星期六/日要上班的人士


約在這近大半年的時間,神開始讓我看見一個新的異象,就是要在平日(Week Days)開始一些小型的崇拜聚會(mini-churches),為了服侍一些因工作或其他原因,而不能在星期六或日崇拜的人士。這是一個小型崇拜點的拓植工作,每個崇拜點為了要建立參加者成為門徒(而不是觀眾),讓崇拜保持適當的互動性,每個崇拜點的人數不會超過廿人。而且當人數接近二十時,就要拓植新的崇拜點。這種崇拜的好處,就是可以補傳統星期六/主日(會眾式)崇拜的不充,讓那些星期六或日要工作的人士(特別是服務業、醫護人員、商店職員、紀律部隊等人士),在有限的工餘時間內,亦可以建立其崇拜生活,也可以在一個互動性強的小型崇拜中,建立其與其他弟兄姊妹間的肢體關係。

這大半年間,我一直為這異象禱告,但也沒有在任何公開的場合中,向任何人透露過這個異象。因為我需要確據,以證實這個異象的真確性(其實也是要驗證自己沒有看錯,或只是出於血氣),因此為這異象禱告的人只有我和太太兩個人。直至上星期某天,我和自己的主任牧師談論著教會的發展時,突然有感動要把這個異象向主任牧師分享。分享異象後,我的主任牧師完全同意我的看法,也認為這是個值得做的事工。感謝神的帶領!異象的孕育期已經差不多到尾聲,我相信是時候把她生下來了。因此,我到今日才在網誌中公開地分享這個異象,也盼望各方好友為此代禱。我盼望她成就,我盼望這些小型崇拜可在全港各區建立。

除了代禱,也盼望各位好友幫助,如果你認識一些人,他 / 她們因工作或其他的原因,而不能在週末崇拜。請通知我,我不介意去他們的公司建立崇拜點,我也不介意去他們的家中建立崇拜點,更不介意在他們的飯店「落場」時,到飯店那裡建立崇拜點。我只介意有沒有更多人因此而得救,歸向我們的主耶穌基督。

因此,特別是神召神學院禮拜堂的弟兄姊妹,如果你帶了人信主,但他或她因工作未能在週末崇拜。請通知我,我願意組織他們建立平日的崇拜。

敬請代禱!

主僕

陳智聰牧師

Sunday, February 7, 2010

F4 吳建豪篤信基督為病人禱告

2010年2月5日台灣的中視新聞報導了藝人F4成員吳建豪篤信基督教,並且在聚會中當上了為病人禱告的義工。在新聞片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們為病人禱告的方式,其實就是五旬宗或 靈恩教會所熟悉的治病禱告。其神學基礎是建立在耶穌基督是醫治者這個重要的教義之上。

近年華人娛樂圈中多有藝人信主,而部份藝人的基督信仰更是五旬節式或靈恩式的基督教。這對於以上兩種重視聖靈工作的基督教信仰的發展,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但華人教會在這種靈恩式服侍的發展上,仍然只處於實用階段,在相關的靈恩神學理論發展上,仍然比西方落後。故本人感謝神使用華人藝人信徒,和其影響力的同時,也盼望華人靈恩神學學界,能在相關神學理論的發展上更進一步。好使五旬節/靈恩式這種富有特色,和活潑動力的基督教信仰,可有更進一步的發展,在整體基督教群體中發揮其更大的貢獻。



羨智領袖學院 http://www.silhk.org

(一所由華人五旬節派牧者和學者們所辦的基督教領袖學院)